1. 主页 > 招生简章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1964年成立的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9年省委批准组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民族研究所并入我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高地、服务龙江全面振兴新型智库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人才基地。全院现有科研人员183人,设有15个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东北亚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民族研究所、边疆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所;获评13个省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十国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抗日战争史,政治学理论,发展经济学,工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农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亚太经济,世界经济学—俄罗斯经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问题理论;获评3个省级智库: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黑龙江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院、中俄区域合作战略研究院;办有4种学术期刊:《学习与探索》《黑龙江民族丛刊》《黑龙江社会科学》《西伯利亚研究》;在省内13个地市设有分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实践基地和全国地方社科院研究生教育联席单位。形成了“研究所+梯队+智库+期刊+基地”学术综合集成平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培养支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5家地方社科院之一。现有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世界史6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社会工作专业型硕士点。46年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优势特色日渐鲜明,已成为颇具影响的社科研究人才培养基地。(1)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梯队,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形成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主体、博士学位青年骨干为补充的百人教师队伍,其中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专家学者近60人,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2)依托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优势,系统推进科教融合。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课堂内及时将优质科研成果、先进科研方法融入教学内容,课堂外支持带领学生参加高端学术会议、重要学术竞赛和综合社会调查,全面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3)依托社科院高端智库平台,开展“导师+团队+项目”实战培养。充分发挥社科院作为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功能,聚焦经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引导研究生进团队进项目进基地,通过亲身实战,锻炼研究生将专业基础理论与社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重点提升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深入推进“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龙江大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坚持“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着力打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政课程,体现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课程思政,“经师”与“人师”高度统一的导学思政和具有社科特色的日常思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浪潮奔涌,学术薪火长明。2026年金秋,让我们在松花江畔见证理想与使命的奔赴!以龙江大地为卷,以青春智慧为笔,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学术华章!

报考须知

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和学制

1.2026年拟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7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名。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制3年。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日期以我院规定报到日期的第1天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我院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注意事项

(一)报名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

(三)注意事项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院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4.考生要正确选择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手续。网上确认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手续。

5.所有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本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报名结束后考生报名信息不再允许修改,因考生信息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

6.我院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我院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完成核验后方能准予考试。在报考时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无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环节,我院均有权取消其复试和录取资格。

四、入学考试相关事宜

(一)初试

1.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3.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三)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分值为100分,数学(三)分值为150分。

②各专业基础课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其中历史学考试科目分值为300分,其他学科考试科目分值为150分。

(二)复试

1.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考生大学学业成绩单、毕业论文(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提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基础、专业能力素质、科研创新潜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招生单位在复试前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仍有疑问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方可录取。

3.有关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及其他具体要求,详见复试前在我院官网和学院微信公众号公布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工作办法》。

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核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招生单位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执行。

七、录取 

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及省招委会的管理和实施办法,根据本单位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考试综合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八、学费、住宿费及奖、助学金

1.学  费:8000元/生/年。

2.住宿费:1200元/生/年。

3.研究生奖助学金:奖助对象为取得学籍、基本学制年限内、档案和工资关系转入我院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

①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按6000元/生/年发放。

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在学期间综合表现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获奖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60%,一等10000元/生/年,二等6000元/生/年,三等3000元/生/年。

九、本简章未尽事宜,按照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我院有关政策执行。如有调整,以国家最新的政策为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页:www.hlass.org.cn

研招办E-mail邮箱:hsk.w@163.com

 

单位代码:87802       邮政编码: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博路1000号

招生部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联系人: 吴丽华  电话:0451-58670399 手机:15945661026

             朱明慧  电话:0451-58670065 手机:15046667520

 

 

                                                                   202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名称

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名称

招生

人数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9

笪志刚      房宏琳  陈秀萍         

     邹秀婷   曹志宏  宋静波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303数学三

801应用经济学综合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Z1亚太经济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7

        

许淑萍  冯向辉  李店标  巩村磊

娄成彬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01中外政治思想史

802政治学原理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5

 静  陈晓辉

王春娥  孙彩燕

巩村磊      张文彬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0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80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0302Z1

行政学

5

许淑萍     

史晓杰        高洪贵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03公共行政学

804行政学说史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11

王爱丽     

王建武  王欣剑  周红路   张斐男

刘明明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04社会研究方法

805社会学原理

030304

民俗学

4

那晓波  庄鸿雁

        

      彭晓川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04社会研究方法

807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0305

马克思

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2

孙浩进   高洪贵史晓杰   安会茹  王力力   巩村磊孙彩燕 

        李作清樊       王克臣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研究

810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602

中国史


10

战继发  车继红  孙文政  苗霖霖

胡梧挺  杨昕沫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11中国史学基础

0603

世界史


7

     钟建平

马友君  陈秋杰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710世界史学基础

 

 

                              202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招生

人数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35200

社会工作

30

      王爱丽

王建武   张斐男

邢晓明   李竹翠

刘明明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4英语二 202俄语 203日语 选一

331社会工作原理

437社会工作实务


                       入学考试参考范围

 

020200应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八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区域经济学教程》(第四版),孙久文、叶裕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产业经济学》(第五版),苏东水、苏宗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赵玉林、汪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复试参考:《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写,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年。

030201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基础》(第五版),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二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刘泽华、葛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复试参考:《公共行政学》(第四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七版),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复试参考:《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陈静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0302Z1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第六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学》(第四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三版),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复试参考:《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030301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七版),[美]乔治•瑞泽尔,任敏、邓锁、张茂元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2年;《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复试参考:《西方社会思想史》(第四版),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二版),刘少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社会研究方法》(第十四版),[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

030304民俗学:《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文化人类学概论》,周大鸣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复试参考:《民俗学概论》,陶立璠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7年;《民俗学原理》,乌丙安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西方民俗学史》,孟慧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林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现实》,胡国胜主编,人民出版社,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复试参考:《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韩喜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060300世界史:《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俄国史》,张建华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苏联兴亡史纲》,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复试参考:《俄国史新论:从基辅罗斯、莫斯科罗斯到彼得堡罗斯》,曹维安、郭响宏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俄罗斯史(第八版)》,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 、马克·斯坦伯克、尼古拉·瓦伦丁·梁赞诺夫斯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史学概论(第三版)》,庞卓恒、李学智、吴英、李友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刘爽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060200中国史:《中国古代史》(第五版,上下),朱绍侯等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中国近代史》(第4版),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现代史》(第4版),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复试参考:《渤海国史》(修订版),魏国忠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辽金西夏史》,李锡厚、白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中日关系史》(全三卷),孙乃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伪满洲国的真相》,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035200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导论》(第三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25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童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复试参考:《社会工作理论》,童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转型社会工作:议题、理论与实践》,郭伟和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

 

 

 

                                                   主要导师简介

 

应用经济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笪志刚,男,1962年生,东北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兼任省高端智库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黑龙江省科顾委外贸流通专家组副组长、哈尔滨市专顾委专家、黑龙江省国际贸易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东北亚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研究、黑龙江省对东北亚经贸合作、日本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研究。主要代表作:《推进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实现新突破》《情怀——日本客座研究见闻录》《泪洒富士山》《走向东瀛》《黑龙江人看日本》《美丽的桥》,《中国自然资源通典——黑龙江卷》(执行主编)《东北亚发展报告(2018—2019)》(执行主编);《血色残阳映黑土》等;学术论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用“冷资源”撬动“热经济”》《把握中日博弈与合作的新常态》《回望阿斯塔纳:共建繁荣家园 创造光明未来》《挖掘潜力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等。

赵 勤,女,1973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农村经济学)带头人。曾获省“六个一批”人才、省“创新能手”、省高层次人才(D类)、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省科顾委专家、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省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副首席、省委宣讲团成员等。在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担任常务理事、理事。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编著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子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60余项。多次参与省委全会文件起草、省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及地方条例等论证。有近30份研究成果获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有30余份研究成果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省人大、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采纳;获中国发展研究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

政治学理论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朱 宇,男,1959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文化名家,省科顾委专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从事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基层治理等。主要代表作:《中国乡域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以城乡协调发展为视野》等;学术论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乡制的历史变迁》《村民自治的生理与病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获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李 峰,男,1981年生,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黑龙江省高层人才(D类),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政治学理论)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省委理论宣讲师资库成员、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治理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数字政府与数字政府、社会组织理论与实践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省马工程课题1项、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4项。代表作《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获第十九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行政论坛》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成果奖励10余项。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陈 静,女,196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兼任中国科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等职务。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黑龙江省C类高层次人才,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省新型智库首席专家。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政党理论与腐败治理等。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主要代表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等;学术论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要》《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双重角色研究》《新时期党内优良作风养成对策研究》等。所撰论文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省内唯一入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行政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许淑萍,女,1963年生,政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秘书长、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伦理、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创新等。主要代表作:《决策伦理学》《行政系统分析》《公共政策伦理》。学术论文《论行政管理主体系统的结构及优化》《试论决策的伦理评估》《论现阶段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建设》等;承担主要课题:《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伦理责任问题研究》《黑龙江省人才发展问题研究》等。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社会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王爱丽,女,196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安全与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文化名家,省高级人才。担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亚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人民大学CGSS和中国社会科学院CSS(黑龙江)等多项课题,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和国家级出版社发表成果多篇(部),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皮书一、二等奖4项,获全国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多项智库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转化。先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

王建武,男,1980年生,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社会学)后备带头人。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企业社会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专委会理事、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决策咨询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与社会发展、青少年社会心态,近年来出版专著《社会信任的结构与张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青年研究》等重点期刊发表《互联网使用、在线讨论与政治参与》《“70”后与“80”后工作满意度之差异——基于职业分割的视角》《促进还是抑制:父母教育期望与投入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多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有多项智库研究成果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纳。

民俗学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庄鸿雁,女,1965年生,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带头人。兼任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省高端智库专家、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省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建筑文化与冰雪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大兴安岭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带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新探》《萨满文化研究》《华夷变奏——中华多元一体运动规律的探索》《中国文化考古学》,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佳作奖1项、省文艺奖三等奖1项。

金 钢,男,1978年生,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北地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项目4项。主要代表作:《追忆: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从萧红到迟子建》《黑土地上的金蔷薇——俄罗斯文化对近现代东北文学的影响》《生活中的光与暗》等专著;论文《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都市文学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后工业时代的文学突围:东北新锐四作家论》等50余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孙浩进,男,1980年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B类高层次人才,“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发展经济学)学术带头人,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省科顾委专家,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省委文化产业专家,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市专顾委专家,亚洲开发银行技术顾问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评议鉴定专家,省东北振兴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光明日报》《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发表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主持中宣部文化名家工程课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博士后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等。

世界史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刘 爽,男,1955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省科顾委专家、哈尔滨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文化名家。主要从事俄国史、苏联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当代中俄关系、民族史、犹太人历史文化、哈尔滨地方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级项目多项。主要代表作:《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哈尔滨犹太侨民史》《苏联解体的史学阐释》《哈尔滨俄侨史》(合著)《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俄罗斯远东史》(合著)等。在《世界历史》《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多项。

钟建平,男,1970年生,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兼任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主要从事俄国经济史、中俄关系、苏联科技史研究。主要代表作:《帝俄时代生活史》《战争和革命时期的俄国粮食市场》《近代俄国粮食市场研究》等专译著5部;论文《转型社会克服社会危机的战略》《苏联核计划与核反应堆的研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粮食市场结构的演变》等20余篇。获省历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中国史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孙文政,男,1966年生,历史研究所辽金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抗日战争史)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江桥抗战史研究会会长、黑龙江清史满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北地方史、辽金史、北方民族史、中日关系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桥抗战与国联调查团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东北抗日义勇军史料整理与研究》、省社科项目《金代上京路研究》《中国共产党与黑龙江抗战》等十余项。出版专著《金代上京路研究》《白山黑水之间:辽金城镇史地研究》《中国屯垦研究史》《江桥抗战历史考索与研究》《寿山传》等,主编《清代戍边将军丛书》(黑龙江卷)《金长城研究论集》《金代官印文献资料汇编》《马占山与江桥抗战史料汇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物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贵州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宋史研究论丛》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

苗霖霖,女,1982年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辽金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院项目6项。在中华书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贞铭金石:墓志中的金代社会》《北魏女主政治研究》《鲜卑部落联盟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行国体制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在《史林》《社会科学战线》《古代文明》《宋史研究论丛》《黑龙江民族丛刊》《北方文物》《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期(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研究成果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佳作奖1项;哈尔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导师简介

黄 红,女,1969年生,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省高层次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社会学)带头人、省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省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省社会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民政部首批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国家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全国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社会工作督导专委会和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专委会副主任、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哈尔滨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青少年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与社会组织,农村问题及老龄化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各级项目20多项。主要代表作:《企业文化》《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社会工作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合法性建构》等,担任国内首套《社会工作督导系列教材丛书》编委会副主任成员。作为主持人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民政部社会工作案例一等奖1项。

张斐男,女,1984年生,边疆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MSW教育中心主任;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社会学学科后备带头人;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环境社会学理事、中国生活方式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边疆治理、环境治理、社会工作理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3项。主要代表作:专著一部《中国当代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代表性论文包括《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为例》《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理论脉络与反思》等。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eduyz.com/s/yxzc/19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